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与传统的仅从财务指标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方式不同,esg投资将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提倡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
能源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脱碳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速能源转型、促进低碳发展与esg中的“e”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对能源企业而言,拥抱esg是必然选择,对金融机构而言,esg投资则是谋求长远、稳健经营的重要工具。
监管要求,央企加强esg建设
从企业的角度看,加强esg建设主要出于四方面考虑:符合监管要求、市值管理、企业品牌形象管理、降低融资成本。
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esg是社会责任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同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方案提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争到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70.4%的央企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独立esg报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是首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央企,高度重视esg工作,统筹推动公司系统6家控股上市公司提升esg管理水平,编发独立的esg报告。截至目前,6家控股上市公司已连续2年编发esg报告,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的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任务。各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获得监管部门及业内权威评级机构的认可。
esg概念火热之下,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数量在增加,但也必须看到,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还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esg信息披露缺乏参考性。
标准细化,减碳成esg的关键议题
6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发布《年度esg行动报告》。esg指数领先的100家上市公司入选“先锋100”企业。
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先锋100”榜单。一直以来,国网英大推动esg管理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及发展战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践行“双碳”目标、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央企上市公司的责任担当。2022年,国网英大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央企esg社会价值先锋50指数”第二名,获评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首届esg金牛奖“双碳先锋”。国网英大还入选了2021、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
全球一直在探讨如何使得esg信息披露标准化。
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简称“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简称“ifrs s2”)。issb要制定一套综合性高的全球高质量可持续信息披露基准性标准,满足通用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对更加一致、完整、可对比、可验证的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的需求。
issb发布的准则如何影响中国企业?港股上市公司会直接受到影响。港交所于4月14日发布了有关esg框架下的信息披露咨询文件,优化了关于气候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报告规定,旨在与ifrs s2准则保持一致。
上交所和深交所还没有强制性要求上市企业披露esg信息,但近期也有信息显示,其正在研究适用于a股市场的披露框架,issb准则是重要参考。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中国全力支持基金会的工作和国际可持续披露标准的制定。
气候变化经常成为监管机构要求强制性披露或者专门设置披露规范的议题。ifrs s2就是专门针对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温室气体排放,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安全与责任是esg建设的重要议题。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气候变化与责任投资是esg建设的重要议题。
而在气候变化这个大的议题下,减碳又是关键指标。采取ifrs s2准则,意味着上市公司应更加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加强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按照准则要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为减少碳排放制订相应的措施。同时,上市公司还应建立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推动内部流程和决策与气候目标相一致,以减少气候风险,提高业务的韧性。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将温室气体分类为范围1、2、3。其中,范围3为价值链上下游各项活动的间接排放。上市公司的esg披露信息中对范围3的披露极少,国内披露比例低于0.6%,国际披露比例为20%。《年度esg行动报告》也提到,披露供应链esg审查的企业很少,就是对温室气体分类中范围3的披露极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共有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报告,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0%。主动披露自身碳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500多家,其中只有282家的数据真正可供投资机构使用。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要有计划分步骤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计量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同月在京举行。该委员会下设4个分计量技术委员会,将系统化、体系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计量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计量技术规范。
体系搭建,esg投资支持能源转型
中国esg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要参考国际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也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中国会计学院副会长黄世忠认为,可将我国在esg领域的最佳实践融入可持续披露准则,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
国际及国内不少机构出台了esg评级体系,均具有参考价值,需要投资者依据自身投资侧重去选用,同时注意评级体系底层数据的可靠性和体系设计的透明度。
不同的esg投资策略促进能源转型的方式不同。esg投资策略主要分七类。对能源领域投资而言,负面筛选、正面筛选和可持续主题投资三种策略使用较多。
负面筛选指基于esg标准,从投资组合中剔除特定行业或公司。设置了化石能源负面筛选的投资产品通常会剔除营收中化石能源产业来源占一定比重的公司。正面筛选旨在挑选能够管理气候风险并从气候变化中获得机遇的公司。可持续主题投资包含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效等主题,能够直接引导资金流入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公司和项目。
esg投资方法通常倾向于减小高碳行业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加大了高碳行业获得转型资金的难度。有业内人士呼吁esg投资还要关注转型金融,支持能源、化工、交通等高碳行业向低碳模式转型。
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就转型金融议题推出了一个全球共识,即《g20转型金融框架》。这一框架概括了发展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一是明确的界定标准,二是明确的披露标准,三是金融产品体系,四是政策激励机制,五是保证公正转型。中国人民银行自2022年开始牵头编制4个领域的转型金融目录,包括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目录虽未发布,已经受到热切关注。
践行esg理念既是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esg投资生态的构建,则有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
(原载2023年第7期《英大金融》)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