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电力气象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相关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电力气象管理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着力打造电力气象服务体系。
2023年12月,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所属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国内首个省级电力气象技术创新平台——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立。鲁软科技公司与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团队等深度合作,在电力气象防灾预警、新型能源气象支撑、安全作业气象保障等方面开展实践。
“一设施一模型”为电网生产精准预警气象灾害
受寒潮影响,1月13日至21日,山东出现雨雪和大风天气。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团队通过7×24小时专家值班以及在国网山东电力应急管理中心驻场等方式,提供极端天气电网防灾预警服务。该团队累计参与联合会商3次,发布实况分析、覆冰预警等专报237份,发挥了智慧电力气象技术支撑平台在重大灾害超前分析预警方面的作用。
山东地处沿海地区,多发强对流、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往往会威胁电网运行安全。近年来,鲁软科技公司在电力气象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工作,于2023年建成智慧电力气象技术支撑平台,构建涵盖“气象值班、专家订正、视频会商”的融入式电力气象服务机制,具备精确至站线和客户的灾害快速感知和智能研判能力,实现专业电力气象服务对山东省各市县的全覆盖。
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在鲁软科技公司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融合分析高精度气象数据与电网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创建电网设施“天气简历”“设施病历”,研发电网强对流、台风、雷电、暴雨洪涝、山火、覆冰、风偏、风刮异物等8类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一设施一模型”“一灾种一模型”,支撑电网防灾减灾、运维检修等典型业务。
新能源发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水平行业领先
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快速发展,光伏发电装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国网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首次将短临预报融入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式,实现全省262座风电场、320座光伏电站超短期功率预测。超短期预测精度达97.4%,为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创新中心研发更新频率为30分钟、超前6小时的70~200米高度的修正风速,并首次应用在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中。
创新中心还实现对全省风电、集中式光伏未来10天的短期功率预测,实时订正短期预测结果;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基于供电台区网格化数据融合模式调优,研发了用电负荷高影响气象因子概率模型,打造了基于舒适度、体感温度的特色电力气象数据融合产品,面向不同用电场景,通过动态订正实现精准预测。
2023年6月,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及负荷预测气象服务率先在聊城地区试点应用,提升聊城电网用电负荷预测准确率1个百分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定制化气象数据产品服务电网生产和运行
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了数值预报模式,接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预报模式和尺度数据,同时集成山东省气象局本地观测数据、国网山东电力自建观测数据,借助高性能超算系统进行数据同化,面向国网山东电力所属各专业、各单位生成定制化电力气象数据产品,包括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定制数据、负荷预测定制数据等。
创新中心为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制作定制化服务接口,每天9时提供11至16时的温度、湿度、云量等气象要素分析;每天15时提供18至22时的10米、90米风速预报,以及日前气象分析日报,为调度专业削峰填谷提供决策依据。
当前,创新中心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气象精密观测、多源数据融合、精准气象数值预报等方向持续开展科研攻关,进一步优化电力气象服务体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